手机:138-2829-8989
地址:湛江市赤坎区尖嘴岭56号之二
电话:0759-3470188
邮箱:964610845@qq.com
说到中秋,人们自然把它与月饼联系起来。中秋佳节,人们品尝月饼,怀旧思乡,阖望团圆,已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风俗。于是,月饼就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遍观今年国内的月饼市场,从南到北,人们注意到,文化色彩较之过去浓郁,文化品位较之过去大为改观,一个显著的特点,就是越来越显得厚重高雅。这首先表现在包装的精致典雅与古色古香。从简易包装到塑料包装,从印制精美的纸盒到绝妙精巧的金属盒,这是月饼文化的一大进步。不少月饼的包装,用特有的国画技法描绘出传统的古典仕女图、寿星图、奔月神话传说图,又有或明月或青松或鹤或龙,总之用种种富于想象的表现吉祥的长寿的情思的怀念的描绘手段,创造出“中秋佳节倍思亲”那团团圆圆的艺术氛围。然而,创作者似乎觉得仅此还达不到“月饼文化”的最佳效果,便在月饼的名称上大动脑筋,于是就有了“中华秋月”、“西施醉月”、“嫦娥奔月”、“七星伴月”、“银河月夜”、“三谭印月”、“八仙赏月”、“彩龙戏月”、“五仁罗汉”、“冰片莲蓉”、“金惠飘香”之类的极富民族文化色彩的月饼,更有妙者,把包装与视觉(画面构图)、味觉(月饼香味)与听觉融为一体,把特有的音乐设备装入辉煌耀眼的金属器皿中,制造出带音乐的“音乐七星伴月”饼,把月饼变成了“综合艺术”,把“月饼文化”及其情调升到极致。
当然,也有不追求豪华型的,更着重于追求文化内涵的深层次,便辅之以诗,常见的是苏东坡的《水调歌头.明月几时有》。也有引用李白的“月光如水水如天,碧天如波夜云轩。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照古时人。”再配以古典八女图,一派古色古香,大有不吃月饼便自醉的感觉。更有创新者,或点化古诗的,如“中华秋月”的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中华秋月共心田”,就点化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《出塞》中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征程人未还”句;又如“月饼冠”的“月到中秋分外明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则点化于唐代诗人王维的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朱萸少一人。”这一点化,意思大变,绝对没有“一轮寒月冷如冰”的孤独苍凉。
月饼与诗,月饼与古画的艺术结合,其诗情画意荡漾出一种意境,或空旷高远,或豪放恬淡,或宁静缠绵,或欢快祥和……这一切,便构成了“月饼文化”的斑澜世界,其总主题就在于表达一种情绪:思亲、怀念。因而,可以说,吃月饼就是吃一种情绪、情调。